茶叶能泡几回?绿茶、黄茶、红茶、白茶,一次性说清楚:绿茶

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
丨首发于搜狐号:小陈茶事

丨作者:村姑陈

《1》

深夜时分,结束了一天的工作,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一条熟人的动态绿茶

内容只是简短的两句话,调侃短视频太令人着迷,偷走了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绿茶

诚然,短视频的兴起,让普通人有了更多被看见的可能,让生活有了更多的趣味绿茶

休息的时候,或是排队等待的间隙,不少人都会习惯性地拿出手机,点开那些熟悉的图标绿茶

手指在屏幕上随意地滑动,一个接着一个,时间仿佛也加快了流逝的速度绿茶

但也正是受这种情况影响,大众的耐心似乎越来越少绿茶

对于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观看的长视频和文字深度内容,变得不那么感兴趣绿茶

由此,社会中的隔阂与偏见不断加深,人们主动思考的能力也在慢慢消退绿茶

最近有茶友转发了一则视频,前来求证内容的可靠性绿茶

视频中宣称,绿茶、黄茶的冲泡次数不超过三回,红茶能达到四五道,白茶至少能泡七八遍绿茶

不同茶类的冲泡次数,真的有这么大的差距吗?其实亲自试验一次就能揭晓答案绿茶

但考虑到好茶来之不易,没必要轻易浪费,这句话隐藏着什么样的问题,今日就来为茶友们找出真相绿茶

《2》

绿茶、黄茶汤偏淡,颜变浅后依旧口感清鲜绿茶

许多年前,绿茶与红茶在茶叶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,可谓是家喻户晓,还有着“冬红夏绿”的说法流传至今绿茶

绿茶的分布范围广,产量也相当可观,几乎在所有的产茶省份,都能找出性的地方绿茶,使得这一茶类的受众极为广泛绿茶

相比之下,黄茶就显得有些低调了,由于产量不高,如今的知名度也不如其他茶类绿茶

其制茶工艺与绿茶相似,只是多了一道闷黄的步骤绿茶

绿茶与黄茶保质期较短,追求的是清新爽口的风味体验绿茶

也正是因此,有不少人都习惯用玻璃杯来冲泡,既能体现出鲜香的茶味优势,又能观赏茶叶在水中舒展的姿态,一举两得绿茶

但用玻璃杯泡茶也存在局限性,茶与水不分离,干茶与沸水接触后,会源源不断地向外析出内质绿茶

为了避免茶汤泡得太浓、苦涩味过重,投茶量宁少不宜多,一泡茶大约能喝2-3回绿茶

如果将泡茶用具换成白瓷盖碗,便能展现出更细腻的风味层次,冲泡次数也会跟着增加绿茶

然而,用盖碗泡茶时,许多人存在一个理解误区,认为茶汤颜变浅意味着滋味减淡,从而应该换茶重新泡绿茶

事实上,茶汤能呈现出什么样的颜,由可溶性素物质的含量所决定绿茶

绿茶完全不发酵、黄茶发酵程度轻,这两类茶都只采摘芽头,其中叶绿素的含量并不如叶片中充足绿茶

因此,泡出的茶汤颜本身就会偏淡一些,看起来清新淡雅绿茶

三冲之后,茶汤依旧滋味足,口感饱满,大部分的营养物质还未得到释放,此时如果直接换茶,显然是一种浪费绿茶

总之,根据汤决定冲泡次数,这样的做法并不值得提倡,用味觉感受滋味的变化,才是达成完整体验的正确方法绿茶

《3》

红茶是否耐泡,与茶叶是否完整有关绿茶

超市里随处可见的袋泡红茶、一些咖啡店里供应的红茶,以及街边奶茶店里作为基底的红茶,用的都是红碎茶绿茶

茶叶经过人为切碎,相当于为内质开辟了更多的输出通道,茶味的释放会比完整形态更快一些绿茶

在冲泡时,茶味的释放会比完整形态的茶叶更为迅速,使得茶汤滋味更加浓郁绿茶

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,成品茶内部所含的物质终究有限,析出速度加快后,耐泡度也会相应缩减绿茶

传统的功夫茶泡茶方式,与之形成鲜明对比,选择的还是红茶原叶绿茶

毕竟,高品质的茶叶本身价值不菲,大部分商家都舍不得将其切碎售卖绿茶

再加上,茶叶的完整形态一旦被破坏,茶多酚、咖啡碱等苦涩物质就会更容易、更快地析出,从而影响茶汤的甘润与鲜香绿茶

也有人提出,红茶制作过程中的揉捻环节,会导致养分流失,一次至多冲泡4-5回绿茶

这里要纠正一番,揉捻虽然会使茶叶的细胞壁破裂,导致各类内含物质随着细胞液流出绿茶

但丰富的滋味物质并没有损耗多少,而是附着在干茶表面绿茶

称出5克干茶投入盖碗,注入沸水的瞬间,丰沛的内质便开始迅速向外释放,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绿茶

通过快出水的泡茶方式,并借助盖碗茶水分离的作用,每一冲的香气和滋味都能得到均匀释放绿茶

这样泡出的茶汤丝毫不觉得寡淡,反而层次丰富、韵味悠长绿茶

按照这样的方法,将叶片形态完整的优质红茶用盖碗冲泡七八回,完全不成问题,还能感受到循序渐进的品茶趣味绿茶

《4》

品质优越的白茶,手法到位至少能冲泡十回绿茶

用110毫升的标准容量盖碗泡茶,按照投茶5克的茶水比例,最能体现出白茶鲜香醇爽的风味特性绿茶

从第一冲开始,快出水就是至关重要的冲泡原则,直到最后一冲,呈现出的风味变化如同一条平稳的抛物线绿茶

泡到七八冲时,滋味开始减淡属于正常现象,却不意味着这泡茶的结束,茶叶内部仍然深藏着许多未被析出的滋味物质绿茶

这样的情况下,每一冲适时延长坐杯时间,让茶味充足浸出,从而体现出白茶持久的耐泡度绿茶

时常也有茶友反馈,平时遇到的一些茶掌柜,教给他们的方法是持续闷泡,和快出水的理念完全不同绿茶

他们家的白茶买回来冲泡,虽然闷出的口感不苦不涩,但品不出茶汤的厚度与稠度,更感受不到落水香的存在绿茶

其实,遇到提倡闷泡的茶掌柜,就可以直接绕道而行了绿茶

茶叶的产区环境一般,工艺也达不到精细的标准,成品茶所保留的内质,包括呈现出苦涩味的成分,一切都少之又少绿茶

从开始注水到大部分茶汤倒出,本不应该超过八秒绿茶

但对于劣质茶来说,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,根本释放不出多少茶香与茶味绿茶

只能通过长久闷泡的方式,尽可能地榨取茶叶内质,使得茶汤味道更浓一些绿茶

可终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茶汤喝起来不仅不具备层次感,内质的无节制释放,也和“耐泡”也根本不沾边绿茶

这种劣质茶,在等待的过程就花了不少时间,能冲泡五六回,就已经是极限绿茶

耐泡程度,是所有茶类判定品质的共同指标,内质饱满的茶叶,不需要漫长的等待,展现出的香气与滋味也无可挑剔绿茶

在正确的泡茶方式下,滋味变得不再饱满,才真正宣告着一泡茶的结束绿茶

某些人宣称自家的茶能冲泡二十多回还有茶味,但每一冲茶汤入口都是空洞无物,这样的耐泡,也毫无意义绿茶

《5》

一泡茶能泡多少回,答案和茶叶的种类没有直接联系绿茶

投茶量、水温、冲泡速度……这些都是影响耐泡度呈现的可控因素绿茶

当然,关键还是茶叶本身的内质积累情况绿茶

产区、工艺、储存皆不出错,茶叶有着有充足的准备,才能展现出令人满意的表现绿茶
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绿茶
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绿茶 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绿茶

本站内容来自用户投稿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删除。联系邮箱:835971066@qq.com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sanyangcha.com/post/256.html

友情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