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关霖:品不尽的凉茶味,道不完的岭南情|花地新苗·一张图读懂广州城:凉茶

黄关霖:品不尽的凉茶味<strong></p>
<p>凉茶
</strong>,道不完的岭南情|花地新苗·一张图读懂广州城:凉茶

品不尽的凉茶味凉茶 ,道不完的岭南情

作者:黄关霖

广州市南武中学

苏东坡曾说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常作岭南人”凉茶 。生活在盛产荔枝的广州地区,怎能辜负荔枝的香甜与醇美呢?但要既享用美味的荔枝,又要不上火,那还得广州特有的一种神奇饮品相助,它就是“凉茶”。

广州地区濒临南海、靠近赤道,一年之中有七八个月的时间气候湿热,人们常常会出现喉咙痛、食欲不振、身体乏力等各种“上火”症状凉茶 。于是凉茶便成了最好的解药。

凉茶作为广州地区特茶饮,早已流淌在了广州人的血液里凉茶

夏日炽烈,阳光似细密的金线,穿过叶隙,斑驳地铺在青石小径凉茶 。凉茶铺隐于古街一隅,岁月的痕迹在其门楣上轻描淡绘,过往沉淀成一缕轻烟,缭绕在梁木之间的文化底蕴。 儿时,每到蝉鸣四起的午后,外婆总带我光顾这家凉茶铺子。铺子内,须发皆白的老人,围坐在褪的八仙桌旁,他们或闭目养神,或谈笑风生,手中的凉茶,泛着淡淡的琥珀。外婆总会叫上两杯凉茶,柜前的老板便执起药铲,于铜锅旁站定。八味草药已备,逐一细看,黄芪、金银花、甘草……各具其效,轻置秤盘,计量精准。火炉燃起,铜锅坐上,水渐沸,投入草药,瞬间,蒸汽裹挟着药香腾空而起。

那是夏末的凉意,是时光的沉香,丝丝缕缕,渗透铺内的每一处角落凉茶

熬煮后的药汤,如琥珀,晶莹透亮凉茶 。老板以粗布滤去药渣,没有杂质,只留纯粹。凉茶倒入粗陶碗,碗沿因年月久远而变得光滑。老板总不忘给我的那份添上一勺白糖,轻轻搅拌,糖粒缓缓融化,与凉茶相融。

凉茶名字中带有“凉”字,却要趁“热”喝,方能发挥它的神奇功效凉茶 。我轻啜一口,茶汤滑过舌尖,初时微涩,随即甘甜蔓延,也隐喻着人生经历中的苦后回甘。

年岁渐长,当我再次踏入这方天地,凉茶铺依旧,但我已不再是那个需要减苦增甜的孩子凉茶 。老板依然记得我,他的话语,温暖如旧:“还是那份凉茶,不过这次,不再加糖了吧?” 我微笑着点头,目光掠过窗上菜单,价目几无变动。一旁,一青年忙碌其间,或于药柜间穿梭,或于炉火旁协助,两人时而侧首低语,时而嬉闹欢笑,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具体化。老人眼眸中带着笑意,指着一样样药材悉心介绍,青年眼中有对技艺的渴望与敬意,那是传承的火苗在无声中燃烧。

凉茶入口,苦涩之后,甘甜涌上,仿佛能听到铜锅中水沸腾的咕嘟声,闭目细品,我好像感受到药香在舌尖氤氲的细腻凉茶

当最后一滴茶液滑入喉间,我走出凉茶铺,回望那扇半开的木门,心中满溢着的,是这一老一小,一传一承的纯粹与执着凉茶 。凉茶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需要像凉茶店老板这样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和传承。

经过漫长的岁月,凉茶已经深深融入了广州人的生活凉茶 。街头巷尾的凉茶铺子,林林总总的凉茶种类和五花八门的熬制技艺,混编成一首味道浓郁的“祛火交响曲”,陪伴守护着广州人的勇敢开拓、不断奋斗!而凉茶自己也慢慢成长为了广州人的骄傲,成为广州人吃得苦、守得甜、坚毅果敢品质的最好代言!

凉茶凉茶 ,不愧为广州文化的典型!

注:该文章为初赛优秀作品展示,不等同于获奖凉茶

本站内容来自用户投稿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删除。联系邮箱:835971066@qq.com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sanyangcha.com/post/216.html

友情链接: